策展人的話

這不一定是一個線上藝術節

文 / 張吉米(共同策展人)

一直在想,應該如何介紹這個藝術節,在非群聚等於線上的預設角度下,似乎只剩下線上與實體這兩種可能。但創作者一直要面對的都是同一件事,無論載體怎麼改變,要讓受眾感受到的還是不會變的。就好像一本小說變成了漫畫,變成劇場,或變成電視劇、電影,都會圍繞在最初的核心內容。

四年前,參與了兩個不同城市的《遙感城市》,整體體驗是好的,但卻有很強烈的不滿足,亦即當觀眾已經從觀眾席被解放之後,這個作品卻只是將觀眾「席」換個地方擺放而已,雖然這樣的限制與內容相呼應,卻讓我萌生了這樣的念頭。那時和澳門的Erik就在聊,如果可以作一個行動平台,讓創作者將劇本場景就像玩遊戲一樣地建置其中,不需要寫程式和處理硬體,觀眾則可以在任何空間、時間於平台中行動,那會怎麼樣?那次並沒有一起合作,而是各自去作。

而這四年並不是很順暢的,因為概念太新,沒有任何前例,連要介紹都很不容易。然而我又是那種不學無術、不經思考就做的那種人,結果就說服了一個長期合作且喜愛同人的工程師,讓他在上班的空閒中,當作興趣來開發程式,我們希望盡可能讓「人能到的地方」都可以發生演出或活動,而且不限人數。雖然在沒有任何金援的情況下慢慢作,過程中跌跌撞撞,但都非常讓我吸取許多非常重要的經驗,演出就是演出,對觀眾只有一次,場上彼此的對決,是無法以迭代式的程式更新思維來看的。

就在今年完成了正式的 1.0版,三月的立法院是第一次正式對外使用,而這次的藝術節是我也想看看,除了漫遊者劇場的應用,這個平台還可以怎麼被創作者玩。果不其然,當我聽到他們實際要做的事情,都讓我非常興奮啊啊啊。我們帶著這群創作者闖入了這個科技廢墟,用非常陽春、粗糙的技術創作著自己的創作,正在廢墟各處開創它的可能性。充气城堡

我必須說,你們一定不會獲得像是在NETFLIX那樣高級絨毛觀眾席的享受,但肯定會接收到不同於傳統展演的經驗。

現在,我想邀請你,用新鮮的心,和我們一起探索這個廢墟,迎頭趕上一個全新的領域,有別於線上或實體的二元領域,以及重新定義劇場時間的領域。:)

文/腸腸(共同策展人)

The modern theater’s history of innovation is directly concerned with producing a certain kind of experience for the audience,

and so with producing the audience itself.”

—W. B. Worthen

當所有觀眾聚在一起觀看一場戲的體驗被限制之後,劇場的創新不只發生在創作者身上,也會發生在觀眾身上。而要如何利用新媒材讓觀眾可以好好地體驗一場演出就成了創作者的一大考驗。

在疫情初期可以看到有許多的演出直接無修改的將影音放上線,又或是較有資金的劇團可以有剪輯過的「劇場」電影放上各種網路平台。有人樂於觀看各式經典劇目重演,有人對於在螢幕前觀看舞台演出感到不悅與不耐,有人試著用各種線上平台嘗試演出。經過這一連串的過渡時期,激發起我們對於各種形式創作的反思以及更深入的探索其本質。

於是我們用一個藝術節去探尋藝術節的意義;用劇場的本質去理解觀演關係;用不一定是線上的形式去打破實體與線上二元選擇的可能性。

這次的各種演出以及策劃都是一個實驗性極強的活動,不管是對策展人、創作者、亦或是觀眾。

文 / 何岡娗(共同策展人)

我是第一次擔任共同策展人的角色,這次展演形式又是相對特殊的,即便是線上的展演,我們也期望不被目前公眾對線上展演的想像(例如:錄影)拘泥。這一切讓我十分緊張,然而在聽到各組創作者充滿實驗性的想法後,覺得好有趣!也透過這次的策展活動【對談沙龍】系列,獲得很多的滋養。

三次的沙龍分別討論線上劇場:聚焦於英國疫情下創作者經驗分享、劇場觀演經驗的儀式感;劇場的劇場性:觀眾的接收方式改變,劇場依然比較在原有的習慣中創作;迎頭趕上藝術節要趕上誰:當觀演關係改變、觀演方式改變。但我們渴望跟觀眾連結、思想激盪的創作心不變。整體而言這系列沙龍回應了我對疫情後深為劇場工作者的焦慮,非常感謝百忙之中依然熱情應約跟我們一起共談的三位創作者: Howl Yuan原承伯、吳怡瑱、Erik鄺華歡。

感謝眾多創作者願意跟我們一起嘗試並帶著多樣的觀點進來與這個展擦出繽紛的花火,觀注的面向之多元是我之前不曾想像過的,能夠參與策畫一個這樣的藝術節是我的榮幸,也深深地希望可以邀請觀眾跟我們一起冒險。